冯斌老师主持的“疫情背景下的高等学校教学体系保障机制研究”成果公报
成果公报
1题目
疫情背景下的高等学校教学体系保障机制研究
2内容摘要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在中央的部署下,通过积极防疫,我国已基本控制住疫情,取得阶段性成功。
为应对疫情,教育部于1月21日启动了教育系统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方面,在学生返校前做到做好“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组织部署工作;另一方面,全力做好学生返校后的疫情防控工作,在有效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坚决遏制疫情传播。
高校具有人员高度聚集、社会联系广泛、集体活动频繁的特点,近年来,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日益多样化和频繁化,不仅给师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同时破坏了校园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从保护广大师生身心健康,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出发,建立健全一套疫情背景下的教学保障机制,至关重要。
本项目研究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在线平台层面以及学校层面出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保障高校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行,建立“四位一体”高等学校教学体系保障机制。构建校内与校外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重建”与“重用”三重融合,教学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三重创新的高校在线教学体系保障机制新生态。
3关键词
疫情;在线教学;复学;应急管理;教学保障体系;
4引言
泰山学院冯斌主持的2020年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疫情背景下的高等学校教学体系保障机制研究”。
课题编号:2020YZB017
参与人:贝依林、禹朴勇、冯玲、段西强、田雪、张雷。
5成果内容
5.1问题缘起
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作为公共危机的一种,它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和广泛的影响,损害的客体包括公共财产、公共安全、公共秩序和公共福祉。
自2019年12月以来,我国多地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
为有效遏制疫情扩散,教育部于1月21日启动了教育系统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高校积极组织部署在线教学,保障隔离期间的正常教学秩序;另一方面,高校具有人员高度聚集、社会联系广泛、以集体活动为主的特殊性,学生返校后高校即将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战场。而据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80%以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传染病流行事件。一旦疫情在学校蔓延,将会影响到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因此,高校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对学生身心健康、教学活动及疫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构建高等学校教学体系保障机制,是国家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体系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力促进多种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我国国计民生、社会和谐稳定重要因素。
5.2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本课题探究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保障高校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行。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建立“四位一体”高等学校教学体系保障机制,总体研究内容框架如图1所示。
图1疫情背景下“四位一体”高等学校教学体系保障机制
本研究结合国际在线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启示以及“互联网+”时代在线课程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基于技术和“四位一体”生态,提出在“互联网+”时代,遭遇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国内高校应急教学保障机制建设理念的基本思路。
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课题通过査阅期刊杂志、硕博论文、著作、政策文件等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处置机制、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机制、危机管理以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内容,同时也了解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的研究现状,包括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这些都将为本课题的完成奠定重要基础。
(2)综合分析法
本课题通过论述目前我国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点、类型、原因通过案例分析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发现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在分析过程中力图做到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统一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3)案例分析法
以MOOC为在线开放课程的典型代表,在国内相关在线平台机构对学习者和教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在线课程的应用实效进行调查研究。
5.3研究结论
通过近年高校发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案例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的应对现状分析,虽然近年来我国高校在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在教学手段多样化、信息化方面完成了质的飞跃,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和教学保障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
(1)安全意识不到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原因复杂,而由于其偶发性,导致高校长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旦发生疫情,缺乏应急预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现代治理体系是一次大考,对教育行业也是一次全新的检验。之前的调查发现,首先,主管部门对高校公共卫生方面的工作指导和监督不够,书面的通知文件较多,缺乏现场实际的工作指导和监督。其次,高校领导、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重视不足,日常预防不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只停留在书面知识上,具体实施和应对能力有待提高。最后,是师生双方对卫生防疫认识不足,日常生活习惯不良,常常存在麻痹大意思想与侥幸心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承受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都较差。
(2)线上授课体系构建不完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资本的介入,在线教学虽然发展迅速,但一般仅作为通识教育、选修课成为高校教学的一部分,其运用于高校教学的程度是相当有限的。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背景下,正常时期稳定有序的线下教学活动受到阻碍而难以开展,在线教学迅速成为一种替代方案流行开来。作为一种突然被推到前台的教学模式,在线教学首要考验的是技术基础和操作水平。在应用初期,大量在线教学平台无法发挥出更大程度的作用与功能,主要受到三个方面条件的限制:一是平台运作的硬件缺乏;二是平台技术条件本身的缺陷;三是师生操作与使用的积极性与熟练程度不高。
a)平台运作的硬件缺乏
在线教学更依赖相关的电子产品以及互联网络等硬件。电子产品作为基本载体,目前以电脑或手机为主;互联网依赖于有线网络、手机的4G或5G网络等。这两部分是必备的硬件。受到疫情突如其来的袭击,广大师生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很多同学甚至没有携带电脑回家,而带电脑回家的人中还有部分家里没有网络或网络信号不佳。
受益于我国近年来网络基础设施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成为很多大学生在线学习的主要工具,但其劣势也相当明显:一是手机屏幕较小,相比于电脑,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二是许多实验类课程要求学生更多进行实践操作,没有电脑、没有实验仪器和材料难以实行。很多一线教师也担忧:“虽然学生可以用手机看视频学习,但作为实践操作课,自己不动手效果不好,就像学自行车与游泳一样,看别人学和自己去学,是不一样的。”
b)平台技术条件本身的缺陷
由于同时在线使用的人数过多,超出了很多在线平台的硬件承受能力与带宽上限,所以平台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崩溃。学生基本上是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硬件登陆该平台系统学习对应的课程,由于经常出现卡顿、掉线以及平台崩溃情况,教学过程难以有效推进与完成。产品技术条件不过硬,会直接导致教学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c)师生操作与使用的积极性与熟练程度不高
课程设置是教学过程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如何设置课程内容,成了教师教学的首要事情。通常线下授课,课程内容都是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和兴趣,同时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实际需要而精心制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更新的。对在线教学来讲,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依靠教师设置的内容,因此教师的课程设置更是重中之重。没有优质的、符合学生特点、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就很难发挥在线教学活动的作用与功能。
然而现实是很多教师在接到学院通知后,草草完成课程设置工作。他们的具体操作就是在平台有关慕课链接中,搜索到本学期的学习资源,并导入到该平台系统,这个操作所花时间不多,但很多教师对导入的学习资源并不熟悉,也未详细考虑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可以说,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在线教学表现出消极应付的态度。
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自觉性两极分化。可以说,在线教学模式放大了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日益突出的学风问题。一部分同学非常配合教师的在线教学,积极互动,辅以自学,教学效果良好;而另一部分同学则更加放任,在教学互动中参与度不高,对收看直播或视频态度消极,甚至放弃。
(3)高校应急教学管理体系不具备
疫情在春节前爆发,教育系统准备不足。虽然开学后,各高校“停课不停学”,教务管理部门纷纷利用上线的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在慕课平台和实验资源平台服务支持带动下,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但多通过文件形式传达,具体实施方略也缺乏顶层设计与引导,没能做到细粒度管理和精准施教。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目前企业复工已经在有序进行,而学生返校复学也已经逐步展开。但在后疫情时期组织好学生教学生活的日常管理,避免从全国各地返校学生聚集而造成疫情局部复发等极端情况,是摆在所有高校面前的严峻问题,必须重视,提早部署。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方面,我国起步较晚,大部分高校的体系和制度还十分不完善。虽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定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范围,但是只是停留在理论层次,并没有引起管理层足够的重视使之将其落实在行动上。此外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的具体程序、步骤还未能有一个详细、灵活参考,预案覆盖的内容也只是那些基本的、常见的事件,对于一些特殊事件并没有具体设计。高校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大多属于生搬硬套,并不能够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没有真正的现实意义。在疫情得到缓解与控制,学生复学后的一段时期内,仍属于疫情复发的高风险窗口期,不但不能麻痹大意,还必须进一步严防死守,这需要高校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应急教学管理体系,针对疫情做出适当调整与适配,并在出现突发事件时,有应急预案,确保安全。
5.4政策建议
1. 学生层面教学保障举措
(1)主动引领学生丰富疫情知识,增强防护意识
疫情当前,保障未返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是首要任务。高等学校应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针对学生长期居家学习的各种不适,进行心理辅导服务。其次,可组织相关教师开展公开课活动,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与国内外应急响应方案、中国古代的瘟疫和防治、高校学生疫情防控、心理与法律防护知识及运用制度优势战胜疫情等不同角度进行讲解,把疫情、把灾难当成教材,落实“五育”并举,引导大学生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日常管理,坚持日报制度
无论是疫情期间,还是学生返校后,高等学校都必须加强日常管理。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有相当强的自主行为意识,而其在校园中的活动大多属于聚集性活动。所以,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管控压力极大,这就要求各级学生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必须常抓不懈,毫不放松。
学校各二级学院领导和全体辅导员应及时将有关疫情防控知识和要求转发给每位学生,并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全面排查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做到不漏报、不瞒报,排查信息全面、准确。认真做好学生排查工作。辅导员将学生上报的情况登记造册,对排查信息进行科学研判,对身体异常的学生逐个进行重点跟踪,实行每天零报告制度,有情况报情况,无异常报平安,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每位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及时告之相关疫情防控要求。通过以上举措,为全校学生织起强有力的疫情防控网。
(3)提高学生线上学习参与度
一方面要转变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电子书完成知识性、概念性的内容学习,还能在平台中与老师、同学讨论,在任何时候均可查阅相关材料。在线教育使学生逐渐从被动的“被教好带动学好”到主动地“好学带动学好”转变,同样使电子设备逐渐从“低头工具”变成“抬头利器”。
另一方面,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坚持任务导向,给学生自由度不代表放任不管,反而要通过一个个任务点的精心编排与设置,提高学生线上学习参与度。
2. 教师层面教学保障举措
(1)增强教学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师的最大职责便是教书育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是在师生融洽的平等对话中进行。这种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愿意以一颗真诚的心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教师才能理解学生的举动与疑问,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个体差异,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面对现在高校中重科研轻教学的普遍风气,如何平衡科研压力,激发一线教师教学责任感与使命感,需要高等教育管理者进行顶层设计的优化。
(2)信息化、网络化教学手段提升与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当前MOOC 在线教学背景下的快速运用,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发展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运用水平才能较好的适应和满足当前MOOC 在线教学的需要。“互联网+ 教育”正在大力推动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学校和学生利用不同的移动学习工具进行跨越时空、实时互动、资源分享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资源的传播和自主学习。这进一步要求:教师要全面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运用水平、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能力和专业发展的能力,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层次融合,提升教育信息化改革进程中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教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教学实践过程中面对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完善在线教学管理与效果评价体系
在线教学活动天然消解了师生关系的建构,这其中既有教师的主导作用遭到弱化,也有学生的主动作用不足,最终极易走向“教师放任不管,学生自我放逐”的形式主义。在疫情背景下,在线教学是目前最重要的甚至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要想发挥在线教学的优势,除了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及时更新,更关键还在于重建正确的师生关系,也就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
所谓教师主导,就是说教师起着主要的、引导性的作用。这不仅表现在精选课程、日常的沟通与答疑解惑上,还表现在课后作业的监督与检查等学习过程的方方面面和各个阶段。这需要众多教师的付出与坚守,同时需要发挥他们的智慧与能量,通过多种手段完善在线教学管理与效果评价体系。
3. 在线平台层面保障举措
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从硬件普及与装设,逐渐走向了真正使用阶段。以各大在线教育企业提供的网络教学一揽子解决方案来看,其不仅仅提供在线视频课或是直播,而且增加了很多互动的体验。但由于此次疫情爆发凶猛而突然,各大在线教育平台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承受千万级用户的访问量,无论是硬件设备承载能力还是网络带宽都没有达到负荷标准,所以开学伊始,各类在线教学平台在运行过程中都出现了经常性崩溃的事件,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社会影响,甚至教育主管部门都不得不专门出面解释,并强调不推荐使用直播功能。
所以,要发挥网络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优势,平台软硬件物质基础是前提。未来各类在线教育平台企业必须加大硬件投入,优化软件设计,彻底解决网络瓶颈问题。
4. 学校层面教学保障举措
近年来,在线开放课程在国内高校快速发展,方兴未艾,此次疫情突发又推波助澜,客观上加速了在线课程的普及与建设。但是由于教育条件、教育管理和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线开放课程发展的初级阶段仍未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建设理念。在线课程促进教育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触发应用实践,以“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应用驱动、加强规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建以致用”建设理念应该成为国内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阶段的核心理念。
学校要通过重写培养方案、重构教学流程、重组教学资源等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同时,加强对在线教育机构的监管和对授课教师资质的评估。
同时,高校教学信息化环境( 包括软环境与硬环境) 是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此出发,学校应结合学校的办学需要、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规划,加快信息化硬环境建设,如建设多媒体教室、沉浸式教室、智慧教室,引入信息化管理平台、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同时,也要营造信息化软环境,如开展各类信息化教学比赛,如:信息化教学名师评选、信息化教学先进班级评优等。这样,教师在教学信息化环境的影响下,会逐渐增加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意识和积极性。
另外,一方面要“送出去”,支持年轻骨干教师参加各种信息化和网络化教学改革的前沿会议与培训,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引进来”,邀请业内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方法的专家来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