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获奖

当前位置: 首页  2024新版  科研成果  科研获奖

王爱琴老师主持的“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网络课程建设推进与教学质量保障研究”成果公报

2020年06月02日 浏览量: 951 来源: 科研处 作者: 发布: 科研处

成果公报


一、题目: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网络课程建设推进与教学质量保障研究


二、内容摘要当前,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不精、媒体表现形式单一、知识点陈旧、学生参与度不够、重点难点不突出、评价与反馈系统不合理等方面。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要提高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炼重点和难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反馈机制、提高教师的网络课程教学水平。


三、关键词:高校,网络课程建设,教学质量


四、引言:泰山学院王爱琴主持的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网络课程建设推进与教学质量保障研究(2020YZB020, 参与人:袁庆远、刘佩波、赵菲、柏海燕、田静、张海燕。


五、成果内容
1.
第一部分:问题缘起

当今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教育也日趋繁荣。网络教育能够有效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势,突破传统教育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效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大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机会。此外,它还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学习方式,在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下,网络教育的利用价值逐渐被重视。开发网络课程作为网络教育的载体,是决定一个国家网络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要素。

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各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全国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各高校不得不延迟开学。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精神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超星泛雅学习平台、学习通、微信群等线上教学工具,制定了一些列线上教学方案,全力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进展。教育部的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支持大大提高了高等学校开展网络课程的积极性,掀起了一个网络课程建设的高潮。

但是,进行网络课程教学是否是高质量的,是否能够起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能否实现其教育价值成为当前各高校在进行网络课程建设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2.
第二部分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从教学设计不精、媒体表现形式单一、知识点陈旧、学生参与度不够、重点难点不突出、评价与反馈系统不合理这几个方面提出当前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炼重点和难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反馈机制、提高教师的网络课程教学水平等几个方面提出加强网络课程建设、提高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的有关对策。

研究方法:第一,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国内外学术界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对当前疫情防控背景下山东省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现状进行梳理,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选取山东省代表性高校的部分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从多角度、深层次了解当前山东省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影响网络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第三,统计分析方法。运用统计软件对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高校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的有关对策。

3.第三部分:研究结论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各高校网络课程数量众多,学科分布广泛,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过程性管理薄弱,缺乏较为成熟、全面的评价方法,总体质量不高的现状,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当前高校网络课程建设推进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教学设计不精

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教学的重要前提,缺乏良好的教学设计,就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目前一些教师在进行网络课程教学中教学设计不精致,甚至只是将课本的知识点简单地堆砌在课件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背景、认知特点、学习需求等诸多因素。一些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设计思想,只是从自身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缺少和学生的交流,不去征求学生的建议和意见。教学设计缺乏知识的延续性,甚至空洞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失去了网络课程教学的意义。

第二、媒体表现形式单一

  网络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媒体表现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当前很多教师在运用网络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地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脱离出来,名义上是网络教学,实际上还是传统教学。大多数教师只是将课本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放在多媒体上,缺乏视频、音频、动画等多样化的媒体表现形式。导致学生看教师的多媒体课件与看教材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自然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

第三、知识点陈旧

在网络时代,学生接触新知识的途径非常多,如果教师的知识点过于陈旧、不及时更新就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在网络课程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会从网上下载一下课本上没有知识点和与知识点相关的案例,但是却没有认真查看所查找的案例发生的时间,导致虽然案例能够与课本的知识点相吻合,但是由于过于陈旧而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适得其反。有的教师设计一次多媒体课件,一用就是好几年,里面的内容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内容陈旧,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第四、学生参与度不够

成功的网络课程教学是要有助于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学习的,要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现在一些高校在进行网络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学习活动设计,导致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佳。现在的网络课程教学中大多数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不够。所谓的学生参与仅仅停留于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方面,在教学中没有设计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很少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也很少提供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帮助,不但降低了课堂的活跃度,也与网络课程建设的初衷相违背,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创新性的发挥。

第五、重点难点不突出

网络课程只有做到重点难点突出,学生才能对整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有所把握。教材上只是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罗列,学生自己很难看出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所以教师对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的把握和解读尤为重要。但是在网络课程教学中仍然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按照教材内容从头讲到尾,没有提炼出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也没有对一些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就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这就导致了一节课结束后,学生感觉很累,对主要的知识点没有形成自己的框架体系,学习效果不佳。

第六、评价与反馈系统不合理

当前,在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评价与反馈系统的设计不够合理,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这是导致网络课程教学质量低的重要原因。一些教师对网络课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系统不够重视,不去设计适合自己课程的评价体系。只是追求把知识点讲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不够,讲完课之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准确地进行把握,不知道自己的教学过成功中存在什么问题,难以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4.
第四部分:政策建议

根据调研中发现的当前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今后的网络课程教学中,要提高网络课程建设的质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科学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要对这节课的整个教学环节进行科学设计、精心布局,要参照课本的基本知识点设计出教学的整个框架体系,罗列出课堂上应该讲解的主要知识点。在每个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中应该如何进行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哪一个环节是需要教师重点讲解的,哪一个环节是需要学生参与进来的,哪一个环节是进行小组讨论的。要使教学环节科学合理,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定的特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紧跟教师的节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想真正提高网络课程教学的质量,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网络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单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要通过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将班级人数划分为几个小组,加强组内讨论、学生对小组完成的任务进行互评等方式,使课堂真正转移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见解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提炼重点和难点

网络课程与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同,不能通过教师的反复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就需要在网络课程中精心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将重点和难点知识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消化这些知识点。教师要在对讲授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把握的前提下提炼出要讲解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在重点和难点问题上要进行重点讲解,通过讲解基本知识、案例说明、总结分析等方式使学生对重点和难点问题加以深入理解,这样学生就能对重要知识点加以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反馈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是推进网络课程建设、确保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标准。要从整体出发,针对不同的课程模块对学生影响的程度不同,设置合理的权重;在评价中要充分运用现代评价理论和研究成果,使评价资料的采集、评价数据的分析、评价结果的反馈更准确、及时、高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二是要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设立科学完整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要注重全面性、重点性、科学性。第三,要注重对课程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使评价结果真正用于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改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五、提高教师的网络课程教学水平

网络课程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除了要求高校教师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之外,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转变观点,充分认识到网络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的严峻挑战,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评价者和参与者。其次,教师必须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信息素养。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把课本的文字罗列在课件中,而是要通过学习音频制作、视频制作等方式丰富网络课程的内容,给学生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通过交流沟通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